河南省文物局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的文博数字艺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落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1962年生,59岁,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人民名医 优秀风范马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承担妇产科疑难杂症会诊约9000例/年,主编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及《中国产科超声检查指南》。每周参加专家门诊及特需门诊,平均6480次/年。获国家卫健委颁发的中国好医生、白求恩好医生等称号。获得患者广泛好评,在患友圈具有良好的口碑。1961年6月生,60岁,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腹膜后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盆底与软组织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人民名医 青年新锐林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如果我把我的想法和他说,他的回答常常是:阿汤,您去办。
这些教授都是各学科的先驱者、奠基人或领军人物。当年崔之义教授是上医外科四巨头之一。几十年来,我在肝癌研究方面做出了成绩,最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如果追根溯源,这和崔之义教授当年的放手支持年轻人的做法不无关联。那时崔之义已当上上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岚和他一起又支持了杨东岳教授和我的想法,合作进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探索。
1959年,为抢救一位大面积灼伤的病人,他毫不迟疑地将自己刚刚故世的父亲皮肤捐献给患者,植皮后病员得救,真正做到了完全彻底为病人。为使学生掌握技术,他不厌其烦,细心为学生做示范手术,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毫无权威架子。
20世纪60年代末,经真丝人造血管移植的一条狗在10年后死去。在上医95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上医前辈严谨治学,医德高尚,对上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47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麻省总医院外科进修。我以为崔之义教授的创新提示我们,既要重视从基础到临床,也要重视从临床到基础,这样创新的思路才更为广阔。
关于小血管的移植材料,以自体静脉较为满意。这一成果不仅造福病人,而且在国际上交流。参考文献:1. 《中国显微外科先驱——崔之义教授》,选自《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0年。而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倒有不少经得起长期实践考验的东西。
在陈中伟教授成功接活断手后不久,我们也成功接活断拇指。而崔之义的这些研究结论,对于今天的显微血管吻合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没有想到由于他的放手,使我们在小血管外科方面向前走了一步。崔之义在对待病人时也总是竭尽全力,为人群灭除病苦。
正是因为崔之义的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放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许多人已成长为我国医务界的著名专家无缝真丝人造血管制成后便用于病人,解决了不少病人的血管疾病。记得1962年国外显微血管外科刚起步,我对他说:我们是否也可搞一下。这条狗因为是我做的手术,所以很想知道结果。编者按:赓续先贤初心,汲取奋进力量。于是我们又和上海丝绸研究所的陈稼工程师合作,制成无缝能弯曲的真丝人造血管,并用于临床。
谈到创新,崔之义教授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放手。虽年逾花甲,却不顾自己患有老年性气喘,坚持下农村巡回医疗,亲手为一位96岁的老农做切除阑尾手术,治愈了腹膜炎,使之恢复健康,成为百岁老人。
但这种用缝纫机缝制的真丝人造血管存在一些缺点,如有缝,增加血管凝结的可能。图右为崔之义教授在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以下简称上医)副院长期间,崔之义积极领导医学教育改革,亲自参加示范性讲课实践。
今天,我打算写曾经指导过我的崔之义教授,并强调创新的重要。现代的创新有两种不同的思路,西方的创新主要走从基础到临床,亦即从理论到实践的路子。
没有想到由于他的放手,使我们在小血管外科方面向前走了一步。1956年,经中央核定,上医有16名一级教授,22名二级教授。从上医毕业后仅两年,勤学苦练的他就能准确熟练地施行脊椎手术及肾切除手术。其中,《真丝人造血管——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一文在罗马第20届国际外科学会议上宣读,引起国际外科学界的浓厚兴趣和赞赏。
崔之义理论扎实、技术精湛,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他们在医学教育岗位上以身示范、立德树人,在救死扶伤的事业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上医95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上医前辈严谨治学,医德高尚,对上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一天,崔之义教授要我陪他到上海老介福丝绸店去。
我解剖时惊奇地发现真丝血管仍然畅通,也没有破裂,因为它与新生的血管内膜和外膜能够紧密粘在一起,从而能够耐久而不破裂。这些教授都是各学科的先驱者、奠基人或领军人物。
回国后任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外科主任、院长兼华东医院首任院长、中山医院第五任院长,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副院长。当即成立了一个由手外科、血管外科和骨科组成的小组,就在现在中山医院3号楼的二楼手术室苦干了几个月,终于完成了世界首例游离足趾再造拇指。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医院教授汤钊猷回忆,崔之义在担任上医副院长时,大力支持杨东岳和汤钊猷合作进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探索,成立了一个由手外科、血管外科和骨科组成的小组,并于1966年完成了世界首例游离第2足趾再造拇指(具体见下文相关阅读)。那时崔之义已当上上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岚和他一起又支持了杨东岳教授和我的想法,合作进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探索。
1963年崔之义教授在第二十届国际外科会议上报告了这一成果,受到国际学者广泛的关注。正是因为崔之义的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放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许多人已成长为我国医务界的著名专家。
那么这个创新的思路从何而来,原来崔之义教授是在外科使用百年的真丝外科缝线中得到启发,经长期应用,真丝没有对人体产生危害,这才大胆地提出用真丝做人造血管。他还坚持每周到中山医院进行指导性查房。
【作者汤钊猷,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 制图: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很多事都没有人管。